中考注意的问题

添加时间:2019-06-21   浏览次数:1893

中考倒计时10天!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,同学们或许焦躁不安,或许茫然无措,或许“鸭梨山大“。为了解决大家的困扰,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中考最后阶段的备考建议,希望能助大家赢战中考!


1.梳理正确目标


人到最后关头的心态往往都是很急的,恨不得一飞冲天。这个时候我们要冷静下来,看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现实的目标,切莫太好高骛远,导致压力剧增。



2.计划周密,循序渐进,不为他人左右


计划订的好,完成的好,自然胸有成竹。有些考生总是注意别人在干什么,别人怎样了。尤其是原来水平差不多的好朋友,考试成绩提高时,自己就压抑甚至六神无主了。甚至有的同学考场上一听到别人翻卷子,就认为比自己答得快,于是乱了阵脚。了解别人不可避免,但中考前保持自我更重要,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情况。每个人的需求不同、目标不同,进步发展的曲线也是不同的。要学会把握自己,不为别人左右。



3.适度紧张,保持惯性,在紧张中体验兴奋


适度紧张是唤起和维持大脑兴奋性的力量,促使人思维活跃,适度焦虑有助于智能的发挥。中考时让自己在“状态”中不是很好么。运动员赛前热身也是让正常比赛保持惯性。中考前的一段时间具有保持学习状态惯性的作用,也具有冲刺的作用。所以,在中考前20天保持生活常规及原有的学习状态很重要。


4.科学作息


古人云:“人之心不可一日不用,尤不可一日不养”,因为心“不用则滞”、“不养则瘦”。考前最后冲刺要劳逸结合,不可暴学暴嬉。最好为自己制订一份科学的作息制度,努力做到早睡早起,不开夜车,不打疲劳战。这样才能保证考试时具有充沛的精力,清醒的头脑。此外,复习期间的饮食也相当重要。考前还可以通过洗温水浴、做深呼吸等放松的方法,缓解心理压力。


5.重基础,知变化


所谓重基础,就是要减少那些高难度、大剂量的题目,返璞归真地重拾丢弃多时的课本。中考相当一部分考题都是基础方面的内容,易、中、较难和难题的比例基本符合5:3:1:1。这也就说明,基础打牢,我们是能够拿到中考试题中的大部分分数的!相当一部分同学只顾把焦点放在所谓的重点上,却没有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漏洞百出。当然,重基础,并不是说完全一门心思定在那些滚瓜烂熟的定理中,而是要辅助着每天练习一定数量、一定难度的习题,这不仅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,如果遇到创新的题目,还能大大开阔思路。


6.好方法、好策略,学习事半功倍


学科复习要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区分对待,田忌赛马说的是通过合理规划最终化不利为有利,中考其实也是这样的。


物品清单准备


1. 必须携带的物品:准考证、文具、(2B铅笔、签字笔、橡皮及作图用具等,尽量多带两只笔)。思品学科可带指定教材和笔记。如遇特殊情况,请不要慌张,可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。


2. 建议携带的物品:凉开水或矿泉水一瓶(千万不能是冰的)、长袖衣服一件、小毛巾一条或纸巾、清凉油或风油精一瓶,如遇下雨请另备一双鞋。所有用品均要撤掉外包装,不能出现文字符号;建议衣着宽松服饰。


3. 不允许带进考室的物品:手机等通讯工具、涂改液、透明胶、修正带、计算器等。


各科复习攻略

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各科复习攻略,千万不要错过~


语文


语文素养并不等同于语文分数,只要复习策略应对得当,在最后复习中,依然可以打造语文学科的不朽传奇。


1、对照考纲说明,梳理板块框架

2、建立习题档案,反复思考研读

3、注重识记积累,基础分分必争

4、回顾典型作文题,作文素材每日积累


数学

针对今年中考的形势和特点,对于初三数学的后期备考,必须大胆变革和创新,以思想方法、解题策略和应试技巧为主线,打破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,打破守旧的数学备考策略,让学生真正把方法学到手,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,从容走好复习备考之路。


1、小题专练防超时

2、回归基础重梳理

3、重点题型常访谈

4、后期复习绝不是简单重复的过程


英语


最后的冲刺,对于同学们来说,蕴藏着无数的机会,只要坚持科学训练,注重提高综合能力,英语高分自是囊中之物。


1、再次梳理,把握知识重点

2、词汇天天见

3、写作看例文

4、科学训练,训练应试技能



物理

对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说,物理备考复习的冲刺阶段,容易在知识、能力方面进入一种类似于“瓶颈”的状态,容易出现“高原反应”。


1、知识梳理、回归教材

2、错题再做


化学


在备考时,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找突破,如果能够如此做题,可能收到1×3大于3×1的效果。


1、摸清问题所在,对症下药

2、精练中考真题,明确方向

3、切实回归基础,提高能力


道德与法治


道德与法治复习特别注意做到:


1、回归教材,建构知识体系

2、找准时事与教材的结合点

3、少做题,认真阅读重要试题

4、吃透材料,学会小题大做


历史


历史复习切忌抛开课本和考纲擅自圈定所谓的热点、重点。回归教材时应避免死记硬背,要注意对教材的深刻挖掘,特别注意做到:


1、突出主干知识

2、梳理时间线索

3、重视历史概念


以上就是最后阶段,对考生来说,比较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。同学们不妨试一试,也许结果会让你喜出望外!